限制酶使用說明 | |||||||||||||||||
一、分類 | |||||||||||||||||
目前,已被發(fā)現(xiàn)的限制酶,根據(jù)其反應(yīng)的必須因子和切斷點等特性,被分為以下三大類: | |||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|||
應(yīng)用于基因工程研究用的限制酶,一般全是II型酶,現(xiàn)在市場上銷售的酶都屬于II型酶, 這些限制酶由于其反應(yīng)條件和底物DNA種類的不同,其切斷狀況及出現(xiàn)Star活性的頻率等各有不同,并且其程度也根據(jù)酶的不同而千差萬別。因而在使用限制酶時,必須對這些要素充分注意,確保目標(biāo)序列的切斷反應(yīng)能順利進行,下面具體介紹一下使用限制酶時的一些注意點。 | |||||||||||||||||
二、注意事項 | |||||||||||||||||
1. 甲基化的影響 | |||||||||||||||||
從帶有DNA甲基化酶基因的宿主菌中制備的DNA,其堿基的一部分已經(jīng)被甲基化,因此即便使用能夠識別、切斷被甲基化部分的序列的限制酶,也不能很好地切斷被甲基化的部分。被甲基化的部位,根據(jù)底物DNA及宿主種類的不同而不同。例如宿主菌為大腸桿菌的情況下,根據(jù)宿主的種類有以下兩種情況: | |||||||||||||||||
在進行轉(zhuǎn)化時,通常使用的菌株為C600、HB101、JM109等,因為都帶有dam、dcm甲基化酶,所以使用這些菌株制備的DNA時,必須注意。另外,動物由來的DNA,CG序列多為5mCG;植物由來的DNA,CG及CNG序列多為5mCG和5mCNG。 | |||||||||||||||||
2. Star活性 | |||||||||||||||||
限制酶在一些特定條件下使用時,對于底物DNA的特異性可能降低。即可以把與原來識別的特定的DNA序列不同的堿基序列切斷,這個現(xiàn)象叫Star活性。Star活性出現(xiàn)的頻率,根據(jù)酶、底物DNA、反應(yīng)條件的不同而不同,可以說幾乎所有的限制酶都具有Star活性。并且,它們除了識別序列的范圍增大之外,還發(fā)現(xiàn)了在DNA的一條鏈上加入切口的單鏈切口活性,所以為了抑制Star活性,一般情況下,即使會降低反應(yīng)性能,我們也提倡在低甘油濃度、中性pH、高鹽濃度條件下進行反應(yīng)。 | |||||||||||||||||
3. 部分分解 | |||||||||||||||||
如果使用預(yù)計的限制酶對底物DNA進行作用,而未能完全將其切斷,其原因除了上述兩點和酶失活之外,DNA的純度、反應(yīng)阻害物的影響、DNA的種類等也有關(guān)系。特別是由于DNA種類不同,它們的大小、切點數(shù)也不同,達到完全分解時,所需要的酶量也不同,從這些數(shù)據(jù)中計算出的 [完全分解1 μg DNA所需要的限制酶預(yù)計量] 與 [實際量],也因限制酶的種類不同而有差別,這些差別被認為是酶同其識別位點周圍的高級結(jié)構(gòu)親和程度而產(chǎn)生的。例如, 限制酶Nae I 在切斷pBR322 DNA時,就有著非常難以切斷的部位。另外,因反應(yīng)液組成變化 (如添加精脒),也可以使切斷順序發(fā)生變化。 | |||||||||||||||||
4. DNA結(jié)合物質(zhì) | |||||||||||||||||
限制酶切反應(yīng)后進行電泳時, 有時會發(fā)生電泳帶無法確認、電泳帶擴散、電泳帶移動距離異常等問題,這是由于酶蛋白自身或其它雜蛋白與DNA結(jié)合在一起,使DNA沒有進入電泳凝膠中,或DNA難以被溴乙錠染色而造成的。發(fā)生這些現(xiàn)象時,在試樣中加入一些蛋白質(zhì)變性劑 (如SDS,終濃度0.1%左右),便可改善電泳效果。 | |||||||||||||||||
5. 其它 | |||||||||||||||||
限制酶的保質(zhì)期一般是在檢定日以后的18~24個月內(nèi),但大多數(shù)的限制酶在超過保質(zhì)期后都不會急劇失活, 因此購入后即使是經(jīng)過長時間保存的酶,也完全可以使用。 | |||||||||||||||||
三、活性定義 | |||||||||||||||||
限制酶的一個活性單位 (1 U),原則上是在50 μl 的反應(yīng)液中,37℃的溫度條件下,經(jīng)過1小時反應(yīng),將1 μg DNA完全分解所需要的酶量。關(guān)于測定活性用的底物DNA以及溫度,在后面的資料中對每種酶都做了詳細介紹。此外酶在其它通用緩沖液中的相對活性,在附表中也有總括記載。 | |||||||||||||||||
四、純度檢定 | |||||||||||||||||
每個批號的酶基本上都要進行下列項目的檢測: | |||||||||||||||||
1. 過剩量酶反應(yīng)檢定 | |||||||||||||||||
在1 μg底物DNA (通常用λDNA) 中加入過量的限制酶,反應(yīng)15~18小時,然后進行瓊脂糖電泳,根據(jù)電泳圖譜,判斷酶中是否夾雜有非特異性核酸酶。 | |||||||||||||||||
2. 基因組DNA分析 | |||||||||||||||||
對指定的限制酶 (在酶的分項介紹中標(biāo)明) 進行該項檢測。在適當(dāng)?shù)募毦鶧NA底物中 (瓊脂糖凝膠塊中的DNA濃度為0.5 μg/50 μl) 加入20~150 U的限制酶,反應(yīng)24小時,然后進行瓊脂糖電泳,根據(jù)電泳圖譜,確認酶中是否含有雜質(zhì)。 | |||||||||||||||||
3. 連接—再切檢定 | |||||||||||||||||
把底物DNA首先與2~50倍過量的酶反應(yīng), 然后回收切斷后的DNA,把它溶解于T4 DNA連接酶的緩沖液中 [66 mM Tris-HCI (pH7.6),6.6 mM MgCl2,10 mM DTT,0.4 mM ATP] 使其5’末端濃度成為0.1~1.0 μM,加入適量的T4 DNA連接酶, 在16℃下反應(yīng)1小時或16~18小時,再回收DNA后,把它溶解于限制酶反應(yīng)液中,用同樣的限制酶再進行切斷反應(yīng)。通過以上的實驗結(jié)果,可以判斷是否存在連接酶抑制劑或磷酸酶以及核酸外切酶等雜質(zhì)。 | |||||||||||||||||
4. pKF3克隆檢測 | |||||||||||||||||
對于在強制克隆載體pKF3 DNA的多克隆位點上有一個切斷點的限制酶,可以進行該項檢測。用10倍過量的被檢測的限制酶對pKF3 DNA進行作用,失活處理后,將已切斷的DNA用DNA連接試劑盒在16℃、30 min的條件下進行反應(yīng),將該反應(yīng)液的一部分轉(zhuǎn)化到TH2感受態(tài)細胞中,用兩種培養(yǎng)基 (LB-Cm-Sm、LB-Cm) 在37℃的條件下培養(yǎng)兩個晚上,根據(jù)LB-Cm-Sm培養(yǎng)基上是否出現(xiàn)菌落,來判斷限制酶中是否含有微量的核酸外切酶。 | |||||||||||||||||
五、甲基化的影響 | |||||||||||||||||
如果限制酶識別序列中的堿基被甲基化,則根據(jù)被甲基化堿基的種類及位置的不同,有時會發(fā)生該DNA切不開的現(xiàn)象。 | |||||||||||||||||
大多數(shù)大腸桿菌都帶有2種具有特異性識別位點的甲基化酶,即dam methylase (G6mATC) 和dcm methylase (C5mCWGG), 因此,從這些大腸桿菌中提取的DNA,該序列一般被甲基化。 |
|||||||||||||||||
受dam methylase、dcm methylase、CG methylase影響的限制酶,在酶的單項介紹中都做了提示,希望在使用中加以注意。 | |||||||||||||||||
六、Star活性 | |||||||||||||||||
限制酶根據(jù)反應(yīng)條件的不同,可能會切斷與原來識別序列不同的位點, 這種不同于原有的特異性的活性,稱為Star活性,在各種酶的分項介紹中,我們將容易產(chǎn)生Star活性的酶,以及產(chǎn)生的條件做了注明。 | |||||||||||||||||
七、雙酶切反應(yīng) | |||||||||||||||||
使用兩種酶同時進行DNA切斷反應(yīng) (Double Digestion),是實驗操作中常用的手段之一。此時,使用Buffer非常重要。在"Double Digestion(雙酶切反應(yīng))時Universal Buffer(通用緩沖液)的使用表 "中,介紹了TaKaRa經(jīng)長年研討的雙酶切反應(yīng)的Buffer系統(tǒng),供實驗參考之用。 |
|||||||||||||||||
八、限制酶末端的相互連接 | |||||||||||||||||
盡管限制酶不同,但只要酶切后產(chǎn)生的切口序列相互吻合,就可以進行相互連接。 |
|||||||||||||||||
九、保存溫度 | |||||||||||||||||
-20℃下保存。 | |||||||||||||||||
頁面更新:2019-10-18 08:59: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