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NA Polymerase I 在模板和引物 (DNA或RNA) 存在的條件下,以dNTP作底物,沿5′→3′方向合成與模板互補(bǔ)的DNA。本酶分子量約為109,000,具有雙鏈特異性的5′→3′外切核酸酶活性以及單鏈特異性的3′→5′外切核酸酶的活性。本酶是由帶有編碼E.coli DNA Polymerase I基因的大腸桿菌精制而成的。 |
|
■ 保存 |
-20℃。 |
|
■ 起源 |
Escherichia coli carrying the plasmid which encodes the gene of Pol I. |
|
■ 活性定義 |
以合成的Poly d (A-T) DNA為模板/引物,在37℃、pH7.4的條件下,30分鐘內(nèi)使10 nmol 的全核苷酸摻入酸不溶性沉淀物所需要的酶量定義為1個(gè)活性單位 (unit)。 |
|
■ 用途 |
1. 與DNase I (Code No. 2270A/B) 一起使用,進(jìn)行切口平移 (Nick translation)。
2. 通過(guò)Okayama-Berg法合成cDNA的第二條鏈 (0.3 μg DNA Polymerase I 約為2.5 units)。
|
|
■ 使用注意 |
1. 本酶稀釋也不失活,但劇烈攪拌會(huì)使酶失活。
2. 不含內(nèi)切酶活性,單獨(dú)使用不表現(xiàn)切口平移活性。
3. 由于同DNA有較強(qiáng)的親和性,過(guò)量使用易發(fā)生凝集作用 (Aggregation),會(huì)使反應(yīng)不能充分進(jìn)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