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酶具有作用于雙鏈DNA的3’→5’外切酶活性。本酶對雙鏈結(jié)構(gòu)具有高度特異性,能降解平滑末端、3’凹陷末端及有切口的DNA,但是不能降解3’-突出末端。所以,可以用產(chǎn)生不同末端的限制酶通過雙重降解 (Double digestion) 后,利用Exonuclease III的3’→5’的外切酶活性,從一端降解,得到互補(bǔ)的單鏈DNA和5’-P單核苷酸。
與BAL 31 Nuclease相比,本酶的堿基特異性較小,如在富含GC的位置上,由于反應(yīng)停止的機(jī)率較低,可用于DNA的刪除制作。 |
|
■ 保存 |
-20℃。 |
|
■ 起源 |
Escherichia coli BE257/pSGR 3 |
|
■ 活性定義 |
以限制酶處理的小牛胸腺DNA為底物,在37℃、pH8.0的條件下,30分鐘內(nèi)產(chǎn)生1 nmol酸可溶性物質(zhì)所需要的酶量定義為1個活性單位 (unit)。 |
|
■ 用途 |
1. 通過部分降解雙鏈DNA片段,產(chǎn)生一部分單鏈DNA片段,作DNA聚合酶的底物。生成的DNA可用于雙脫氧法序列分析。
2. 與單鏈特異性核酸酶 (S1 Nuclease或Mung Bean Nuclease) 合用制作DNA缺失片段。本酶對雙鏈結(jié)構(gòu)DNA具有高度特異性,對于雙酶切DNA片段 (例如EcoR I-Pst I Fragment) 能制作單向 (EcoR I 方向) 缺失的DNA。
3. DNA-蛋白質(zhì)相互作用分析。 |
|
■ 使用注意 |
1. 存放6個月以上應(yīng)置于-80℃保存。
2. 該酶在性質(zhì)上有這樣一個特點(diǎn):DNA即使具有3’突出末端,有時也因其末端及序列的不同而被作為底物降解。
例如:
一個堿基突出型 (Eam11051 I等)
二個堿基突出型 (Pvu I、Sac II等)
三個堿基突出型 (Sfi I等)
四個堿基突出型 (Apa I被確認(rèn),Ban II及BstX I也有可能)。 |